1 工业设计改变着人们当下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品质
诺基亚1110成了机王,销量最大,当年都在夸按键多耐用好用,短信满天飞的时代一一下子又被触摸占据了市场,触摸手机,触摸按键广泛的应用,手机,汽车,医疗设备,各种智能产品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们的生活模式从聚会到了更多的线上虚拟的世界,购物,办公,各种公共办事都出现了线上办理,各种大厅多了很多无人的终端机,智能净水器,空气净化器,无人驾驶机器人,等各类产品慢慢的走进我们的生活,移动的各类产品让我们在任何场所都成了可能,一切都在朝着更完善更美好的方向发展着,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医疗设备的更科技更人性更合理受益于当下的老百姓,让人的生命可以更好的延长,让病痛更好的降低,家庭护理类产品各种按摩护理提供了人们的保养保健意识和习惯,让人们工作生活的疲劳可以在家就可以得到缓解,各类交通工具的操作更精准人性,内饰更完善舒适,提高了使用者的体验,高铁飞机 轻轨缩短了城市的距离,让距离不再是问题…….
2 工业设计改变着设计师的生活和思维模式
工业设计是良性发展的,是一直都有好产品新产品,只是商业下,部分小企业,小经商者,为了生存谋短利,去动了一些小心思,还有一部分设计公司,为了服务好客户,甲方很多很特别的想法让产品设计变得人人可以参与,好与丑的评判标准掌握在了甲方的手里,让产品设计变得多元,更小众,有些甚至是变得很丑陋,那么设计在改变着谁呢,设计师?让设计者懂得学会服务,学会听不同的声音,学会快速的画图满足飞速发展的商业模式?有时候美是一种修养,是万千生活经验的总结,是一种对比的结果,是一个人某时期遵循的一个信条,所以设计师不敢妄称自己在美的定义就是最专业,就是最好,只能遵循美的原则,去结合生活对比案例去不断的探索学习,社会在改变,人在改变,认知在改变,科技进步,审美也在不断的改变,那么什么是某时期大家比较接受的颜色,材质都是总结学习的结果,工业设计大环境改变着设计师的思考学习模式,改变着设计师的生活,适者生存的规律让设计师更多面的完善自己,充分的学习 ,每年很多工业设计的毕业生加入设计行列,老设计师在行业里上路,或者设计边沿化,工业设计主要活跃在一二线城市,34线城市次之,主要是以一些制造业驻厂设计为主,然而有一个现象,一二线的房价高得离谱,让从事工业设计的设计师很难够得到这样的房价,两万块的待遇除开生活养家养娃能在一二线城市落脚的又太少,能买的起房子的多为曾经一线设计转身搞设计相关的管理或者销售,整个设计行业的设计费用两极分化严重,会搞影响比较注重品牌塑造的设计公司设计费用比较高,服务的客户也比较优质,都是上市或者赚钱效益比较好的行业佼佼者,这一类设计公司很少占整个设计行业的5%左右,那么很多中等的收益的设计公司甚至很多在温饱层级的能给设计师发多少工资,所以整个行业不是说设计不好,是现状就是这样,设计师走上了设计之路就是艰辛的,待遇相对一二线消费是有限的,职业发展方向空间也是有限的,脚下路千条,就看怎么走,王受之教授在回答工业设计学生提问就提到,设计师是先要活下来,多现实的回答。
适者生存,努力学习的基本都能入行,但是要做到比较好要靠个人的天赋和努力,设计综合的科目太多,要了解很多知识,所以设计师除了上班,有强健的体魄去应对高强度的工作还要学会自学,自我知识库的完善,定义产品的时候总是要竞品分析,对比对比再对比,方案筛选改了再改,这个线条如果这样会不会更好,生活中看到一些设计的好产品都会情不自禁的拍照存档收集,这些都是设计工作带给设计师的思维模式,潜移默化的转移到了生活乃至整个人的各种活动中。
3 工业设计改变着自然资源的分配
工业设计在慢慢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生存空间,生活品质,让我们的物欲得到了很好的满足,甚至升到了精神的层次的满足,某些奢侈品成了有钱人的面子工程,收藏成了一种满足虚荣心的举动。比如跑车 奢侈表等成为了收藏品。
工业设计每个产品都有其特定的功能,都围绕一种或者多种功能去设计,为了让产品更好的卖到消费者的手里转化利润,商家是费尽了心机,怎么做的更漂亮,更科技,更好用,更轻便,更小,更智能。竞争让设计变得更有挑战,产品更趋向完善,价格会更亲民,例如家电,小礼品等,当然也会有一些耍小聪明的商人,为了价格更低,产品更快的占有市场转化利润,使用品质较差的零件,让价格比友商低的更多,特别是走电商的,利用大平台等优势,物流压低单价压低,不断的走量,特别是很多门槛很低的产品,比如当年的硅胶洁面仪,小风扇,加湿器,补水仪,这些产品随便一个展会都是这些小东西,这些非生活刚需的产品,可有可无,但是却形形色色的多的让消费者选不过来,这个对消费者来说也不见得真的好,
会让消费者跟风,最后家里的一个角落里都会放着一些用不着的满目尘埃的小东西,丢了可惜,用了又没有这个习惯的产品,面对这么多的功能,消费者怎么能保持头脑清醒的去理性消费呢?如果不能,那是不是就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呢,每个消费者都去为某产品买单,都去搞一些‘收藏”,那么消费上来了,产品没用上,资源用上了,供应链厂家商人走了个过程赚钱了,也有很多因为资源不行,压了大堆货出不去的,垮了,处理了。2018年的共享单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几十家共享单车,最后厮杀成了一地鸡毛,那么材料人力物力都用了,特别是有些金属制品,会对社会资源形成一种浪费,自然资源日益匮乏的当今,如果凭借感觉,跟随各种流行去搞产品,很容易就会形成产品严重过剩,形成资源的浪费。
跟风生产貌似是商业的一个产物,跟工业设计没直接关系,但是工业设计作为商家的一个竞争的强有力手段,很多概念到物化的过程都需要工业设计去整合,比如说那天一个家电留行用竹加工,那么就会有很多商家跟风去生产,那么效果好了,行程了消费共识后,设计师会借力移植到更多的产品上去应用,那么这个竹子就会在某领域用的很多。